🕡

回顾创业公司荒唐与成长— “人”最重要(1)

前段时间跟一个新认识的耿直girl 聊天,说自己其实也还算能坚持的吧,毕竟在创业公司待了两年呢。 对方说,那看你什么心态,你要是打工人,创业公司两年的确不容易,你要是创始人,创业两年才刚起步呢。 难得这么清醒的被怼,竟然被怼得很爽。离开创业公司也四个月了,有一段时间的远离又不是很远的时候来回顾和总结,是最快速的成长。 创业公司有太多荒唐事,但从这些荒唐事里学到的第一点就是 “人”最重要。 这也是我最后离开创业公司的原因,的确,创业是一件需要信仰的事。但落到实际,就是价值观需要磨合。而关于“人”的价值观是否一致,是基本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得出结论。所以经验教训就是不要(不是不要轻易就是不要)加入一家你跟创始人认识不久,没有在价值观上完全取得一致,尤其是”识人,用人“有明确的一致判断的公司。这里的”人“的一致很难判断的是什么? 一个招聘思路的例子,往就可以小见大: 1. 在乎人身上的特质是什么? 很多leader 会说”学习力,主动性“,以为这就是一致了。 2. 接下来”学习力,主动性“什么反应呢? 这个时候就开始容易有差异了,是”第一学历,最高学历,分数,绩点,托福雅思优先?” 还是“人在技能学习(包含高考,学历等)里不过于差,但是在非技能领域表现出极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呢?” 3.再接下来就是“非技能领域里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什么呢?“ 比如一个审美很好的设计师能不能有一定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呢? 比如一个数据研发,会不会有人文相关的素养和认知呢? 4.你就会发现这个”学习力,主动性“的定义又变成了leader 在看人的时候,是当人看还是当工具看呢?如果是当工具看,招聘的时候,一个数据研发就只需要比较代码能力,如果是当人看,那这个数据研发或者身上有很多其它的闪光点会最终影响招聘结果。 5.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,一个人身上有很多支点,就不容易变得狭隘,就不容易在代码出错的时候硬刚,或者甩锅,或者很多奇葩行为。 而创业公司,高压,牛逼的人少导致能学习的人少(非AI 技术型创业公司),强求结果,在短线职业发展和长期收益上永远struggle 的状态,会让单支点的人更容易异化。 异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,现有的排斥外来的人,排斥竞争,弱者因为自卑贬低强者,引发恶性循环。而没有清醒强者会愿意在一个恶性循环的漩涡里沉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