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自由的意志最后壁垒
📚

阅读是自由的意志最后壁垒

五月读了15本书,再次让我意识到,在最焦虑和最自由的状态中,阅读和运动是最好的安慰剂和最好的陪伴。

作为中国文学的本科生,在大学四年的被迫阅读里,我对阅读生出了一种反感,就好像即便在大学了,读古代文学,背那么多文章的意义还在于拿到考卷前10道题的分数。这和高考前没有自由的我,有什么区别呢?因此从大二开始,考卷的前10道题我就开始空着,中文系本科生的学分最后全靠英语,数据,计算机这种课程拿到,而古代文学不管是屈原还是杜甫还是张若虚,一切强制要背的东西,统统留白,也算一种对抗。但我本身是喜欢诗词歌赋的,这一点我深知,在考卷之外,读了很多遍苏轼词集,除开诗词歌赋之外,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有几个不喜欢周国平,张爱玲呢?

在大学后两年里,已经莫名奇妙开始关注了传播学,从梁文道和一些查无此人的香港媒体人开始,到最后一年逃了一整年的课,在那个时候还开放的复旦蹭了一整年课,从传播学原理,新闻学概论,到传播理论,公众舆论,娱乐至死,乌合之众,理解国际冲突等等。那些年逃一整年课还是挺严重的,好在有遇到颇有风骨的老师和学院院长,当辅导员去说这种逃了一整年课的学生一定不能保研的时候,院长默默说到,现在还有学生逃课是为了蹭其它更好学校的课,已经非常难得了,就这样阴差阳错,没有学术天分的我,跨专业被保研了,好像与最后两年的自由阅读有关又好像无关。

进了研究生,本来就没有什么学术天分的我,因为一进研究生阶段就发了一篇A类期刊,还是社会学的,扫平的毕业的阻力过得更放肆了。阅读从保罗·奥斯特,毛姆到蔡定剑,崔卫平,又到了白先勇,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范围,想读便读。但研究生三年,因着没有什么做学术压力,也没有毕业的压力,在世界各地疯狂游荡,去柬埔寨做实习记者,在香港疯狂参加各类Workshop,除了教科书,书倒是读的最少的阶段。

毕业之后,与一个从小长大的闺蜜一起出游,在日本的地铁上,从Queen's 毕业回来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朋友问我,你最近读什么书?我愣到,最近读很实用的书,因为工作要用,比如SQL必知必会,比如设计心理学。闺蜜鄙夷地说到,你啊,还是不要只玩,还是要多读书,比如乔布斯传。对,那一年乔布斯传最火。后来,闺蜜又“教育”过我很多次要读什么样的书。离开北京去新加坡的时候,我没有跟闺蜜说。到了新加坡落地一段时间后,给闺蜜发信息,发现微信已经被删了。我想,也好。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意愿结束了这段20几年的友谊,因为我已经意识到,我不希望还要被动地被教育读什么书。说到乔布斯传,有意思的是,我读完设计心理学后,去苹果开发者官网逐字逐句读了产品经理宝典 Human Interface Design Guideline,在那之后,我才真的意识到,哇苹果,真是了不起的设计,才真的读完乔布斯传,后来对传记类还是挺喜欢的,Elon Musk, 文在寅等各种行业的传记文学读过不少。

我想工作或者职业上的成长没有给我带来财富自由,但至少给我带来了阅读自由。在工作几年后,无需实用主义阅读各种数据统计,交互设计,但之前打下的底子会突然让自己喜欢上设计和艺术,所以开始读各种现代艺术的书,比如现代艺术150年,对立之美:西方艺术500年都进了我的Top 30 Reads , 有一段时间自己受到身份认同,关系思考的困扰,疯狂阅读心理学的书,前后可能读了读接近四十本书,从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,被讨厌的勇气到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,占有还是存在到治疗师才需要阅读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等,也许医者不自医,但是看清楚自己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,其实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长。这么多年我的书单里的top 1, 还是斯坦福讲动态人际关系老师写的一本书 Connect : Building Excep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, Friends, and Colleagues,这么多年没有哪一本书能超过它在我心里的地位,是它开始让我变成一个更好,更健康的人。

当初因为在新加坡,混杂在Singlish和Tai English, Indo-English等等各种语言里,觉得自己要能做大部头的英文阅读和快速提升英文听力,而不是停留在看Harry Potter英文版的地步。发现最好的方式是一边听Audible 一边看原版书,就这样读完Creative Selection:Inside Apple's Design Process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Steve Jobs,Never Lost Again : The Google Mapping Revolution That Sparked New Industries and Augmented Our Reality,The Making of a Manager :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, Elon Musk : Tesla, SpaceX,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以及后来的很多书,最终才能做到可以完全无障碍看YouTube不带字幕,听纯英文Podcasts,也才真的探索了非中文世界里思考的魅力。

到如今,生活依然受到各种限制,也依然有各种羁绊,而唯独阅读本身变得自由,我有时候看自己的Top 30 Reads, 会缓解一些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,我再次确认自己不是由纯粹的社会身份所定义。我会觉得李光耀观天下是我的Top 5,研究生的政治传播专业虽然在放浪形骸中消耗,但也留下了一点烙印,我的Top 1 是Connect,但我依然把悉达多,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放进了我的Top 30 Reads, 人生哲学没有被西方或者东方所定义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,大约看了三遍才真的看懂,才真的觉得韦伯的历史地位不是虚的。我很喜欢的一个词是diversity, 从我自己的阅读里,我才进一步认可了自己的这一个身份定义,至少我是自由的,以及是diverse的。我不喜欢任何关于阅读的教育,但欢迎建议,也会自己去看别人的推荐,因为阅读空间是人一生少数不多,可以真的拥有自由意志,做自由选择的净地了吧。